学术科研

人工智能微纳传感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发表题为“基于微孔阵列波导的法诺共振传感器用于超灵敏无标记生物传感”的研究论文

日期:2025年09月08日


人工智能微纳传感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在(ACS Sensors)发表题为基于微孔阵列波导的法诺共振传感器用于超灵敏无标记生物传感” (Fano Resonance Sensor Based on Microhole Array Waveguides for Ultra-Sensitive Label-Free Biosensing)的研究论文。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精确鉴定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E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糖基化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对卵巢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上皮源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临床研究表明,健康人血清中的 CEA 浓度通常维持在 5 纳克/毫升以下,而异常升高往往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凸显了开发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CEA 检测系统的重要性,是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临床实践主要依靠放射免疫分析法、荧光标记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 CEA 进行定量分析。然而,传统方法通常面临辐射危害(放射免疫分析法)、光漂白效应(荧光标记法)和耗时的多步标记程序(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技术限制,从而限制了其在即时检测(POCT)中的适用性。相比之下,新兴的光学传感技术显示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包括实时监测分子结合事件和有效避免对生物分子活性的破坏。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基于光子-等离子体耦合增强的法诺共振生物传感平台。该传感器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孔阵列波导、MY-131-MCMY)介质层和银基等离子体层组成。这种结构设计能够精确调节局部光子场与微孔膜之间的空间耦合,使探测光的电磁场与微孔阵列波导有效重叠。此外,三维微结构增强了光物质相互作用的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折射率(RI)检测方面实现了 56.24 μm/RIU 的超高灵敏度,比传统的 Fano 型传感器(4.9 μm/RIU)提高了 11.4 倍。品质因数 (FOM) 提高到 2,998.94 RIU-¹,比传统的 SPR 传感器高出两个数量级。该平台被用于检测肿瘤生物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测量灵敏度为 4.03 nm/ng/ml),检测限(LOD)为 81.8 pg/ml。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极佳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这种简单而经济的方法为开发生物传感应用中的高性能 SPR 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芯片制作流程

打孔波导性能比较

生物传感测试

课题组博士生赵彪为本工作第一作者,菅傲群教授、桑胜波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地方科技发展中央引导基金的大力支持。